没想到!这20个喂养方式都是错的,快看看你做了几个?
总结了20种错误的喂养方式,分享给大家。 不管姥姥听不听,大佬的科普不能停。 01 — 出生第一口喝配方粉 ×
如果是配方粉,极容易引起过敏。 刚出生的宝宝身体里有能量储备,加上胃就玻璃弹珠那么大,本身也装不了多少东西。 所以一时半会儿是饿不着的。 别觉得奶都没有,净在那儿白嘬。 母乳是正向反馈,越吸越多。 02 — 喝黄连水去胎毒 × 医学上并没有“胎毒”这么一说,它本身就是个伪命题。 因此,也就不存在去不去的问题。 宝宝没胎毒,说要喝黄连水的人才有毒。 所以,与其喂黄连水,不如给宝宝喂点香甜的乳汁吧。 毕竟,人生的苦都在后头呢,小时候就多尝点甜的吧。 03 — 喂葡萄糖水去黄疸 × 大部分情况下,宝宝得的都是生理性黄疸。 可以通过多晒太阳,多吃奶促进排泄等方法起到一定退黄疸的作用。 如果实在严重,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的。 喝葡萄糖水没什么用。 虽然我上面是说过,小时候应该多给宝宝尝点甜的,但这也太齁了。 04 — 给新生儿喂水 × 6月龄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喂水。 乳汁中近88%都是水分,只要奶喝够量,水分绰绰有余。 除非宝宝尿液很黄,那可以适当喂10ml的水。 多喝热水,只适用于不会安慰痛经女友的钢铁直男,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。 05 — 宝宝一哭就喂 × 宝宝不会说话的时候,全靠哭来表达情绪。 56种情绪汇成一句话,“哇~哇~哇~哇~哇~”。 因此,不是每次哭都代表他饿了。 如果是饿了,前期会有肢体扭动,烦躁或哼哼唧唧的表现。 突然大哭一般不是因为饿。 一哭就喂容易造成过度喂养。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,但多吃几口就说不准了。 06 — 用矿泉水冲奶粉 × 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会破坏奶粉中这些营养成分原有的比例,可能会造成宝宝摄入过量的微量元素,对生长发育不利。 因此,矿泉水并不适合用来冲调奶粉,自来水烧开晾温了冲就行。 再说,矿泉水冲奶粉,多……贵啊。 07 — 哺乳前擦乳房 × 不少母乳妈妈在给宝宝喂奶前都要擦乳头和乳房,因为觉得比较脏。 事实上,乳房表面和乳管里的细菌有利于宝宝肠道菌群的建立,不擦比擦了效果好。 再说了,乳房能有多脏? 一不“抛头”,二不“露脸”的。 08 — 过早添加辅食 × 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版)》建议宝宝6个月以后再添加辅食。 过早添加辅食,会给宝宝还未发育完全的胃肠功能,带来不小的负担。 顺道提一句,对小宝宝来说,除了母乳和配方粉以外,任何固体和液体食物都叫辅食。 “就4个月的时候喂了点果汁/菜汤/面汤,没过早添加辅食。” 这种说法,就是耍文字流氓。 09 — 第一口辅食喂蛋黄 × 宝宝6个月以后,因为体内储存的铁耗光了,就需要额外食补。 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版)》建议首先添加强化铁的婴儿米粉、肉泥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。 根据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,建议先添加强化铁米粉。 宝宝消化功能不成熟,蛋黄不好消化。 且蛋黄分子大,易导致过敏。 老一辈人之所以吃蛋黄,说白了是没得可选,咱们不一样。 所以,别放着电动车不骑,非要抢着蹬三轮儿。 10 — 给宝宝喂自制米粉 × 好,我知道,你们的问题来了。 “你不是让我们喂米粉吗,这怎么又不让了?” 市售的高铁米粉,和自制米粉是两个概念。 虽然看似自制的比市售的健康,但实则市售的米粉里还添加了铁以及其他宝宝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,这些是自制米粉做不到的。 这和买包一样的道理,高仿做的再好,也比不上正品。 11 — 把食物研磨的太碎 × 刚添加辅食的时候,都是以泥糊状食物为主。 但随着宝宝逐渐的适应,到了8个月的时候,就可以尝试给宝宝吃一些手指状食物了。 目的是锻炼宝宝的咀嚼功能。 总给宝宝吃研磨的太碎的食物,咀嚼功能得不到锻炼,语言功能都会受影响。 12 — 给1岁内的宝宝喝果汁 × 《美国儿科学会》提出: 1岁以内的宝宝喝果汁会增加龋齿和肥胖的风险。 其实,就算是1岁以上的宝宝也尽量少喝,哪怕是现榨的果汁。 因为榨汁的过程,会浪费掉水果本身所含的纤维素和一些其他的营养素。 所以,还是好好吃水果吧。 毕竟,吃水果只需要洗水果。 喝果汁还需要洗水果、洗菜板、洗刀、洗榨汁机…… 13 — 给1岁内的宝宝喝蜂蜜 × 蜂蜜里可能含有肉毒杆菌。 1岁以内的宝宝肠道菌群还没有建立完善,很容易被感染。 就算你买的是假蜂蜜,不存在感染肉毒杆菌的风险,但里面含糖量也高的吓人,也不适合给1岁以下的宝宝喝。 嘿,总之就是不能喝,你说气不气人。 14 — 给宝宝补钙 × 给孩子补钙,是中华民族老一辈儿的传统“习俗”。 事实上,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,宝宝从食物中摄取的钙质就足够他生长发育所需了,不用额外补充。 小时候缺钙,长大了缺爱。 这就是为了凑个单押,不要当真。 15 — 频繁更换配方粉 × 对于配方粉喂养的宝宝来说,有些家长觉得经常给宝宝更换奶粉,可以保证营养均衡丰富。 实际上,配方粉所含的营养没有太大的区别,都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。 宝宝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,频繁更换奶粉极容易引起像便秘、腹泻等胃肠不适的症状。 奶粉我不想换,倒是每次小丸子闹起来,我挺想换个孩子的。 16 — 6个月断母乳 × 好多人说母乳到了6个月就没营养了,得断掉。 瞎说。 事实上,是因为宝宝添加了辅食,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,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为了更加适应宝宝的生长发育,也随之发生了变化。 和没营养没半毛钱关系。 胸在我自己身上长着,母乳我想喂到几岁就喂到几岁。 关别人啥事儿? 17 — 光吃蔬菜水果不吃主食 × 蔬菜水果再有营养,也替代不了主食的地位。 宝宝的每顿饭主食都要占一半,剩下那一半肉和蔬菜AA制。 主食吃不够,宝宝怎么长体重? 天天给宝宝吃各种各样的蔬菜、水果,就是不吃主食。 这不是宝宝餐,这是减肥餐。 18 — 嚼碎了食物喂孩子 × 老一辈儿人经常这么做,包括我妈。 我能理解他们这么做的动机,全人工嘴动辅食机呗。 但实在接受不了这种做法。 把食物嚼碎了喂孩子,大人口腔里的幽门螺杆菌等各种细菌都会传递给宝宝,对宝宝的健康很不利。 最后,我作为一个吃货,很想说: 在我眼里,吃进去的东西,就没有再吐出来的道理。 19 — 便秘多喝水 × 肠道里的水分是细菌败解纤维素产生的,不是靠喝水喝进去的。 所以缓解便秘最好的办法就是补充纤维素和益生菌。 多喝水只会多尿而已。 膀胱做错了什么,为什么要这么为难它? 20 — 水果加热给宝宝吃 × 我妈就干过这种事儿,觉得苹果太凉,就蒸熟了给小丸子吃。 结果因为蒸熟的苹果黄了吧唧太难看,被小丸子“丑拒”了。 美观倒是次要,主要是这么做会破坏水果中的营养元素,也会影响口感。 还是那句话,我们就好好吃水果不行吗。 好了,20个错误的喂养方式终于说完了,这应该是我做过的项目最多的一次集锦了,也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。 不管你们喜不喜欢,我都会一如既往的喜欢你们。 毕竟,我是爱你们的科普大佬。 文章来源:21CN综合
文章分类:
新闻资讯
|